就問你月季和柳樹,你更喜歡誰?
正常情況下,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月季,尤其是花友,尤其是現在月季花爆美的季節。
但換成是西湖的柳樹呢?見過西湖柳的人就會毫不猶豫了:西湖柳無可替代!
最近大家都在說:西湖邊景觀正在提升改造,但是西湖邊靠近少年宮這一帶原本的高柳卻都不見了,替換成了月季。
記者昨日到達現場發現,之前的柳樹確實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月季。
曾經的畫面
這段路并不長,一共200-300米左右。而替換成月季花的,主要是斷橋至保俶路口,約100米左右,原本這個位置是幾株沿湖柳樹,被遷移走了,一共7株。而少年宮對面至環城西路口的這一段,柳樹都還在。
施工前
施工后
現在
7株病樹,換成了月季花,網友們都有什么反映?
網友們要求“把柳樹種回來”的呼聲格外強烈。雖說相關部門表態會栽回去,但人們等不及,非要這幾棵柳樹不可。
11日下午,專家被直接拉到現場來解答眾多網友的疑問。
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岳廟管理處黨政辦主任王曹飛
原杭州第一技師學院副院長、園林樹木學高級講師,樹木學專家馬建偉
浙江大學教授、博導,浙江省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暨花境花園研究分會會長夏宜平
同日晚,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官方微博也發布了情況說明,全文如下:
幾棵病樹,為什么能如此牽動人心?
確實,在每一個杭州人心里,西湖的事無小事,尤其是桃紅柳綠的斷橋邊,一草一木都備受關注。
西湖素有“桃紅柳綠”一說,一桃一柳是經典植物配置。西湖和柳樹,早已融為一個共同的文化符號了!拔骱啊崩镉辛寺匉L,白居易在西湖邊也栽過柳樹,蘇軾也栽過。
所謂“錢塘風月西湖柳”,搖曳多姿的柳樹和煙雨朦朧的西湖,合在一起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文化意象。所以,這并非月季不美,也不是說人們不知道拔了柳樹能“視野開闊”。只是沒了柳樹,風景倒還在,但是西湖卻再也不能說是西湖了。
“新愁又到西湖柳,萬縷黃金拂人首”,千百年來的歷史韻味,唯有柳樹尚在,才能找到安放之處。通過這件事,說明了國人的審美需求在不斷提高,人們希望公共空間的設計與修飾,能夠符合自己對美感、歷史與文化的理解。
一個社會,總會形成有共識意義的審美標準,人們不希望這個標準被輕易打破,哪怕只是片刻。相信此事很大程度上是個誤會,最后幾株柳樹還會回到原位,繼續著煙柳畫橋的意境,但事件本身的波折,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:
對一些文化古跡的保養與修繕,一定得格外謹慎小心,要考慮到整體的社會觀感、民眾心態和歷史認知,切不可草率、魯莽。而即使有一些必要的改動,也應該耐心地做好解釋,避免產生誤會。
柳樹在中國文化里本身也有著特別的意義,《詩經》里有“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”的詩句;“柳”諧音“留”,所以古代也有折柳送別的習俗。
可見,柳樹總是意味著某種眷戀與回溯。這或許也應該是我們對待歷史文化遺存的基本態度——不要輕易地改變古色古香、歷史形成的風貌和景觀,心態上不妨審慎一些、保守一些。
推薦閱讀: